一场塌陷险情后的城市安全课​ 湘潭市政部门以案为鉴发布避险指南

      时间: 2025-06-18 16:44

    近日,江南大道高速公路匝道桥下行车道突发塌陷险情,为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敲响警钟——一处长8米、宽5米、深3.4米的“地坑”突然现身,不仅阻断交通,更暴露出地下排水管道因接口错位老化、长期渗漏形成空洞的安全隐患。

    险情发生后,市城管执法局市政管理处迅速启动应急响应,7天内完成4处老化接口处置、排水管道重铺及路面修复,道路恢复通行。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刚落幕,市政部门便以此次抢险为样本,结合塌方应急处置规律,梳理出一份贴近市民需求的“城市安全避险指南”,将专业抢险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公共安全知识,用“事故后的思考”为市民筑牢安全防线。

    这份指南围绕“现场应急、行车遇险、次生灾害防范、后续配合”四大场景展开,从“撤离—报警—警示”三步法到车辆被困时的逃生要点,从识别地下管线风险到警惕连锁反应,既复盘此次塌陷的诱因与处置关键,更以“情景化”提示教会市民:城市安全并非“远方的风险”,而是需要每个人掌握的科学应对能力。

    “当路面出现异常沉降或裂缝时,第一时间远离20米范围;驾驶时遇前方塌陷,缓踩刹车比急打方向更安全;若闻到燃气管道的‘臭鸡蛋味或发现积水区冒泡,必须立即撤离......”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次险情的处置都是对城市安全的“压力测试”,而将专业经验转化为市民能理解的“安全手册”,才能让“人人有责”真正落地。

    从一场突发塌陷到一份实用指南,这场“因险施教”的安全课,不仅是对此次事故的总结,更是对城市安全治理的一次升级——用科学应对知识填补公众安全意识“盲区”,让专业救援与市民行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城市的“脚下安全”。

    市政管理处基于此次抢险经验,结合塌方应急处置规律,向市民发布避险指南:

    一、现场应急:牢记 “撤离 —报警 —警示” 三步法

    撤离避险:发现路面沉降、裂缝或积水异常时,迅速远离塌陷区及周边20米范围,避免进入 “沉降漏斗区”;若听到地下异响或看到路面突然凹陷,沿垂直于塌方边缘方向撤离。

    精准报警:拨打市政热线58392110,清晰告知具体地点及塌方尺寸,是否有人员车辆被困等关键信息,附现场照片(含参照物)更佳。

    临时警示:用树枝、反光物品或鲜艳衣物在塌方周边10米处设置标记,夜间可打开手机闪光灯示意,提醒过往行人车辆绕行。

    二、行车遇险:分秒必争的逃生要点

    动态避险:驾驶时发现前方塌陷,轻踩刹车减速并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缓慢变道,避免急打方向导致侧翻;若后方有车,可断续轻踩刹车点亮尾灯警示。

    车辆被困:若车轮陷入塌方区,立即熄火并开启双闪,从车窗逃离后至高处报警,切勿尝试倒车或原地等待。

    三、次生灾害防范:警惕 “看不见的危险”

    地下管线风险:塌方可能导致燃气管道泄漏(闻到臭鸡蛋味)或电缆漏电(积水区冒泡),发现此类情况立即远离并告知救援人员。

    当心连锁反应:持续降雨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塌方,避免在现场停留;注意观察周边树木、电杆、灯杆等异常迹象。

    四、后续配合:让救援更高效

    救援人员抵达后,主动提供塌方发生时的细节(如是否有异响、水流变化);保留现场影像资料,协助市政部门完成“灾害原因追溯—修复方案优化”的闭环管理。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3849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一场塌陷险情后的城市安全课​ 湘潭市政部门以案为鉴发布避险指南

    3371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