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困难群众住上“舒心家”
时间: 2025-11-11 08:57
让困难群众住上“舒心家”
在经过重新修缮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祠堂圩镇虎溪村村民黄湘庭双手接过村干部递给他的房子钥匙,激动地流下眼泪:“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来,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是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住房安全的重要举措。蓝山县以“解民忧、惠民生”为核心,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创新建设、管理、服务、流转全链条机制,打造“五保之家”危房改造示范工程,累计在34个村完成184户“村统建模式”农村危房改造,为县级财政节约补助资金500余万元。
蓝山县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需求放在首位: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村组开展全面调查,逐户了解他们的居住现状、生活习惯及住房需求,让改造方案真正贴合实际;另一方面,由村委会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入住协议,明确入住要求,避免资源闲置,让这一群体提前吃下“定心丸”,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
为破解“资金、土地、物资”难题,蓝山县由村集体统筹协调,提供集中建设所需的宅基地,保障项目落地;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确保建设投入;其余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协同发力,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现“拎包入住”。所城镇团沅村村民张远生在搬进“五保之家”后,配套齐全的房间让他不胜感慨:“现在这房子里面啥都有,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太周到了。”
建设品质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一环。蓝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设计,根据宅基地面积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个性化需求调整图纸并提供免费施工图;优化配套与选址,优先考虑水、电、路、通信便利的区域,以方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出行和就医,同时在房屋内部配备了水冲式厕所。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当地不但组建了专业施工队伍,还同专业院校合作培训乡村建设工匠。所城镇团沅村乡村建设工匠邱胜利参与“五保之家”项目建设后,成了小有名气的行家里手。“学以致用让我收获了真本事,现在找我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他欣喜地表示。
据介绍,为了织密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网”,蓝山县还积极构建“乡镇+村集体”联动管护机制:一方面,由乡镇政府对接乡村医院,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解决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五保之家”的日常事务,同时承担房屋周边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清扫等工作,确保人们住得安心、舒心。所城镇舜岩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雷衍春住进“五保之家”后,镇政府工作人员为她对接了村卫生室,建立了健康档案,平时看病拿药几分钟就能解决。“住在这里,房子干净,看病方便,比以前一个人过得舒心太多了。”雷衍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