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木构焕新生:通道农村危房改造 传统技艺守护乡愁
时间: 2025-11-11 08:55
侗乡木构焕新生:通道农村危房改造 传统技艺守护乡愁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青山绿水间,一座座侗族木构民居正悄然焕发新生。今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见证了传统木构建筑技艺与现代安全标准的完美融合,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危房改造后房屋
危房改造,木构技艺再传承
通道侗族自治县素有“侗乡木构之乡”的美誉,侗族人民世代居住的木构民居,以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部分老屋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既影响村民居住安全,也面临传统建筑技艺失传的危机。
县政府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创新推出“以旧修旧、木构特色保护”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危房进行修缮或重建,既提升住房安全,又保留侗族建筑精髓。图片中所示的房屋,正是此类改造的典型代表:木质框架结构稳固,屋顶青瓦层叠,檐角微翘,尽显侗族民居的朴素与雅致。

危房改造后房屋
匠心独运,传统与现代交融
在改造过程中,工匠们严格遵循传统木构技艺,选用本地优质杉木,通过榫卯拼接完成主体结构,既环保又抗震。同时,改造工程还融入现代防水、防火技术,增设保温层和电路安全系统,让老屋“外表原汁原味,内里安全舒适”。
一位参与改造的木匠师傅表示:“我们祖辈都是这样盖房子的,现在加上新科技,房子更结实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住。”
文化延续,乡愁有所依归
通道侗族自治县在危房改造中,特别注重文化符号的保留。房屋门楣常雕刻侗族图腾,屋檐下悬挂红绸或玉米串,彰显农耕文化与民族信仰。改造后的房屋不仅成为安居之所,更成为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村民吴大爷站在自家改造后的木屋前感慨:“以前房子漏雨,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现在好了,房子漂亮又安全,孩子们回来都说有‘老家味道’!”

传统村落:坪坦乡半坡村
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绘新卷
通道侗族自治县已将农村危房改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计划打造一批“侗家木构民宿”,吸引游客体验侗族生活。这一举措既改善民生,又推动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改造后的侗乡木屋,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乡愁的寄托、文化的延续。通道侗族自治县以木构为笔,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安居画卷。
通道侗族自治县将继续深化危房改造工作,让更多侗族老屋焕发新生,让木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