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浩副省长-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突出问题整改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 2020-02-24 10:34
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突出问题整改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文浩
(2019年8月2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突出问题整改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突出问题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
刚才,鹿山同志通报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安排,王志群同志对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全省贫困人口从680多万减少到83万,31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6200多个贫困村实现脱贫退出。在省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县、乡、村四级奋战在危房改造工作第一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下,2009年至2018年,全省完成了164.9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共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约190亿元,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2018年被国务院评为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也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危房改造的扫尾之年、清零之年、收官之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正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抓好危房改造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两不愁”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我省与全国情况大体一致,主要也是“三保障”问题,而“三保障”中最突出的是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因为住房安全最形象、最显眼、最直观,老百姓最关注,检查考核人员和第三方评估人员最关注;加之改造项目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最容易暴露问题,矛盾会比较突出和集中。同时,今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承担着住房兜底保障的作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曾有贫困县的县委书记跟我讲,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全县80%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在了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住房安全保障问题解决了,全县脱贫攻坚就有底了。
(二)抓好危房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据8月份省扶贫办的最新数据,我省还有5.76万户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剩下这些未改造的贫困农户,经济相对比较困难,很大一部分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加以解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抓好危房改造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目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已进入“收官”阶段,第二批即将拉开“序幕”。开展主题教育,核心是在“明初心、守初心”中,筑牢信仰基石;在“担使命、履职责”中,坚定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推进危房改造征程中践行初心使命,既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也体现深切赤诚的为民情怀。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就是为民服务解难题,把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到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检视问题的重中之重,找差距、抓落实,立行立改,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让危房改造工作成为主题教育开展的“练兵场”,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的“试金石”。
二、聚焦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整改
结合鹿山同志通报的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我再强调几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着力解决鉴定不全面和底数不清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一些地方农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或者鉴定不准”。2018年,国扶办委托的脱贫攻坚考核第三方评估中发现,我省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反映未对房屋进行鉴定或是不知道是否有鉴定。今年3月底,我省上报住建部等4部委的危房存量数为3.38万户,但8月17日上报国家扶贫领导小组时为5.76万户,间隔不到半年,急增了2.38万户,特别是个别县增加1000户以上。这说明前期房屋鉴定工作不实、不规范,没有全覆盖。各地要全面查摆鉴定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鉴定全覆盖、程序规范、结果准确,确保农户知晓鉴定结果,确保存量危房底数准确。如果发现有遗漏,要立行立改,立即纳入改造范围,在11月底前完成。对8月17日上报的数据,请各地住建、扶贫部门将信息一户不漏的录入信息系统,确保数据一致,不能“数出多门”。
(二)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和改造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确保工程质量。今年4月10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扶贫房变闹心房》,报道了桑植县八大公山镇“阳光院”建设项目存在“墙体裂缝、扣板脱落”等质量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地要加强检查和技术指导服务,严把中期检查关和竣工验收关。要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避免小裂缝变成大隐患,小问题变成大事故,特别是要防止出现负面舆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发动了23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20余人,将在9月份对全省124个县市区进行抽查,直接走村入户,决心很大、措施很实。请各地高度重视,抓紧整改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二是提升改造效果。各地要在确保基本住房安全基础上,合理设置厨房、厕所,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要求,把危房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危房改造要与农村“厕所革命”、村庄风貌管控、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政策和资源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改造效果。但要坚决防止“花钱刷白墙”的行为,禁止单独进行粉刷、装饰等与提升住房安全性无关的改造行为,克服形式主义。三是加大旧房拆除力度。针对危房改造后建新不拆旧问题,各级住建部门要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协调,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结合空心房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协同拿出有效举措拆除旧房,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村容村貌。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主动作为,采取过硬的手段,对应该要拆除的房屋,必须坚决拆除。对已实施改造但仍住危房的情况,要立即督促整改,坚决落实危房不住人的要求。
(三)着力解决工作不精准、不细致的问题。农村危房改造既是个政策活,又是个技术活,进行到目前扫尾清零阶段,突出的工作是要做精做细做实。各地要逐户鉴定逐户核查,严格执行评议公示制度,确保改造对象精准。要认真完善差异化补助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及时拨付资金,至少每月验收一批,验收一个月内拨付到位,坚决禁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拉单销号整改,确保问题整改精准;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走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执行精准。
三、切实强化举措,扎实做好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一)全面强化责任落实。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注重统筹谋划,加强业务指导。各市县党委政府要切实落实农村危房改造主体责任,将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的任务,制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压实乡镇责任,尽锐出战,形成强大合力,全力攻坚。各市县相关行业部门和扶贫工作队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四类重点对象精准识别、配合开展联合审查审核和突出问题整改。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配齐配强专门工作班子,充实力量,一抓到底,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
还有一点要引起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我省的非贫困县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与贫困县有明显差距,近期还发现有的已脱贫摘帽县出现了工作松懈和认识滑坡现象。今年改造任务超过1000户的22个市县中,非贫困县占了15个,已摘帽县也有2个,任务仍然很繁重。非贫困县和已摘帽县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松劲心理和畏难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责任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难点。深度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县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全省上下要聚焦脱贫摘帽县、深度贫困县和特殊贫困群体。对计划脱贫摘帽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继续委托专业技术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推动摘帽县抓紧抓实,提高工作水平。对深度贫困县,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更加有效的举措,瞄准特殊贫困群体精准帮扶。对于特困农户,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补助方案,对无任何自筹资金能力的农户,要结合实际采取加固改造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实施住房兜底保障。
(三)统筹整合力量资源。一要发挥基层的作用。危房改造工作点多面广,分布很散。要把工作抓实抓到位,必须发挥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作用,在了解农户实际情况和困难,因户施策确定改造实施方案,加强特困农户帮扶等方面,要相信基层、发动基层、依靠基层。尤其是广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了解农户、贴近农户,综合素质较高,在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后,要积极参与危房鉴定、房屋鉴定等级挂牌标识、处理群众反映的住房安全问题诉求、竣工验收等工作。二要发挥行业专业技术力量作用。工程建设行业企业众多、从业人员众多,都具有工程建设专业技能知识,要广泛动员和发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到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工作中来。各地要参照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做法,在房屋危险性鉴定、现场技术指导服务、竣工验收等环节,全面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三要发挥农村建筑工匠作用。要针对工匠加强建房基本技术知识和政策的培训,发挥工匠在提高农房质量水平,宣传危房改造政策的重要作用。
(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各不相同,但根子还是在作风不实上。而作风不实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表现往往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出工不出力,工作不落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是停留在嘴上,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重申,脱贫攻坚必须要精准,“三保障”要到位。政治站位既有高度,也是具体的。抓好危房改造,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具体体现。解决突出问题,实际就是转变工作作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一线,到一线去解决问题,到实际中去落实工作。尤其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奔向主战场,整改好在主题教育中检视的危房改造工作有关问题。要持续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重点治理“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不扎实和考核监督要求不严等问题。在脱贫攻坚考核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危房改造要坚持源头严把、过程严管、结果严惩。各地务必从源头上严格把关,确保应改尽改。房子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必须从房屋鉴定、施工过程指导、验收把关的全过程倒查,严肃问责。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到场指导,或者竣工验收不认真,或者非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导致房子出现问题的必须严惩。总而言之,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如果哪个县、哪个乡、哪个村在危房改造中出了问题或是事故,必须严格追责。
(五)注重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应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政策宣传,积极正面发声。在利用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政策的基础上,要结合驻村扶贫、结对帮扶、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危改进度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要增强敏锐性,加强舆情引导和管控,省、市、县、乡四级均应建立和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办出水平。
同志们,让贫困家庭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敢于担当,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坚定不移地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