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住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住建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 2023-08-15 18:02
湖南住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住建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近年来,湖南省住建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湖南住建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46.65%提高到60.31%。
一、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坚持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和城市提质增效工作,不断加大市政工程建设力度,保障运行安全稳定。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5.24万公里,设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8.75%,县城达到97.79%,供气管道4.5万公里,燃气普及率96.51%。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建成综合管廊204.05公里,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为749.7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33.35%。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6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43个,占全省县以上城市总数的59%。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19%,人均绿地面积12.40平方米。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功能品质提质增效,扎实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全面推进,将绿色低碳内容纳入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标准,在长沙、岳阳、益阳开展第一批省级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示范。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省城镇棚改工作连续五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连续四年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率先在全国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行动,加装电梯1.1万余台,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9万个,居全国第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工作,组织保护规划编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总数达到230个,其中国家级名城名镇名村总数39个。全省挂牌保护中国传统村落704个,建成上线158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二、和美乡村提速增效
村镇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推助乡村全面振兴。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厂网一体,建管并重”的要求,全省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4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6812公里。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统筹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级设施建设和服务,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292座,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农房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农房“一张图”“一个库”信息管理平台。截至2022年底,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1.3万户,2018—2020年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率先出台《湖南省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农村建房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绿色转型加速推进
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住建领域全产业链,助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抓规划引领,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将绿色建造纳入法治化轨道。印发《湖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4个方面9项重点工作任务。抓示范带动,建筑业成长为万亿产业,支柱作用持续加强,2022年完成总产值14500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个、产业基地20家,14个市州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项目建设全覆盖,装配式建筑构配件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平方米,产业总产值逾1000亿元。湖南成为全国唯一绿色建造试点省份,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产能规模、综合实力实现全国领跑。抓措施落实,规范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建立建筑工地扬尘防治长效常态机制,66家企业单位组建成立湖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战略联盟,搭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我省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提升至40%。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为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33%,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2.29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总面积1.25亿平方米。
四、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圆满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污染防治“夏季攻势”等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污水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实施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6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1107.55万吨/日。建成排水管网3.97万公里,地级市污水集中收集率逐年提升达到77.3%,出水执行一级A及以上标准的处理规模占比93.78%。城市污水治理逐步实现“源头管控标准化、输配过程网格化、末端治理效能化”。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显著,全省地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8.9%,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47.9%,计划到2025年全部消除。生活垃圾治理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系统逐步完善。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56座,总处理能力4.84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99%。垃圾填埋场运营状况显著改善,97座垃圾填埋场已完成整改88座,今年底全部完成整改。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3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73.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6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3.36%,均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无害化处理加快向资源化利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