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时间: 2025-04-10 17:10
政研观察 |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内涵丰富,涉及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其中,《意见》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和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强调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
坚持实事求是,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组织多方力量,全面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一是要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避免盲目追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对不需要编制规划的村庄,可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管控引导,或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实现村庄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各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工作基础千差万别,切忌简单照搬照抄或脱离实际搞“一刀切”,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统筹建设和管护,找到适合当地自身发展的路径,彰显本地特色。
坚持补足短板,推动农房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显著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房功能品质。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更新。二是明确保障目标,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住房安全保障。四是及时帮助实施,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改造予以支持。五是持续加快推进,稳步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和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六是坚持以民为本,鼓励对农房实施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区分类推进治理,重点整治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三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四是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五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
坚持文化传承,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稳步推动传统村落、乡村文化活态传承,以文化动能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传统乡村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一是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促进传统村落合理利用和活态传承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留住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三是研究制定标准。加强研究,结合实际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地方标准的制定。
宏伟蓝图已绘就,奋勇前进正当时。要当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意见》指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从农村实际出发,鼓励探索创新,激发动力活力,为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村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住建力量。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