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建设 >  村镇建设  >  工作动态
    返回上一页

    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 2023-07-11 17:03

    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坐落在湖南省西北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这里,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7.5%,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之地、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首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

    湘西之美,美在连绵峻峭的山,美在蜿蜒清冽的水,美在浓郁独特的民风民俗,美在厚重久远的历史文化,更美在勤劳朴实的湘西儿女……深入湘西,你会发现,湘西之美,不仅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也在依山叠水串联成片的传统村落里。

    湘西州副州长高湘文介绍说,近年来,湘西州始终秉持生态立州发展理念,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精心培育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资源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点、湘西特色、时代特征的“三特”融合新路子。湘西州有17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入选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文化赋能挖掘致富源

    钟灵毓秀,万古千秋,藏身深山的苗家人民以淳朴好客为针,化苗族风俗为丝,织就起连接着苗寨风韵和五湖四海的文化绸带。

    “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在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入口处的小桥上,传来阵阵歌声、笑声和欢呼声。原来,有一群来自山东的游客要进寨游览,遇到了身着苗族盛装的青年男女设卡拦路。村民吹笙击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来客必须唱歌回应,喝下甘醇的米酒,才能过“关”入寨。面对喝“拦门酒”的欢迎仪式,游客中一位小姑娘“急”中生智,唱起了欢快的儿歌。

    竹山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临水而居,背靠石山,村落被群山环抱,俗称半坡部落。村内建筑多就地取材,墙体用材多为土砖或石块,建筑形式多样,石头房、土房、吊脚楼等古老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竹山村以苗族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和利用苗族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将苗族农耕、婚嫁、生活等习俗巧妙地融入旅游线路,打造了“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景区,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磨豆腐、读农耕、赏婚俗、学苗语、唱苗歌、吃簸箕宴等文化盛宴。该村还成立了非遗产业合作社,聘请非遗传人在景区展示银饰锻造、花带编制、苗族刺绣、苗族织布非遗技艺,让游客体验非遗文化。

    近年来,竹山村以“美丽宜居共同缔造”村庄建设为切入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治理水平,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了“政府—村—企业—专业团队”多方联动的体制机制,成为以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这里的事情,人人可参与。运营企业累计创造农民就业岗位267个;租赁村民49栋房屋,村民以自有房屋作为资源参与旅游开发,按每栋3000/年的金额参与经营,并按每3年递增5%的幅度调整分成;为保护好古村落的房子,对竹山村294栋房子实施挂牌保护,按每栋300/年的价格补助村民。

    依靠自然山水景观、特色建筑风貌、浓郁民族风情等资源,竹山村这个一度曾被大山困锁、库水阻隔的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我在抖音上卖石头,销路越来越好,原来房前屋后那些不起眼的石疙瘩都成了宝贝。”村民吴东先兴奋地说。

    红色传承打造“金名片”

    青山环抱,涧水幽蓝。花垣县双龙镇的中国传统村落——十八洞村因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拥有极其丰富的山林资源,峡谷风光、溶洞瀑布等无价的绿色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令人向往。

    抬头是山,低头是沟,过去的十八洞村穷得揭不开锅。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不到当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1/5

    20131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八洞村视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

    10年来,十八洞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首倡之地的首倡之力,通过“立足红色文化、绣好古色文化、用好绿色资源”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种植猕猴桃,发展乡村旅游,开发蜂蜜等农产品,建成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组建苗绣合作社,形成了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致富格局。2022年,十八洞村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2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长至23505元。同时,串联德夯、矮寨大桥等景区以及张刀村等传统村落,通过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形成以矮寨奇观、峡谷瀑布、苗寨风情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片区,不仅实现了区域内脱贫致富,还带动了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是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一张‘金名片’。我们不仅要深度挖掘其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要弘扬新时代赋予它的精神特质,为‘矮寨—十八洞—吕洞山’片区发展贡献花垣力量。”花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石锐说道。

    产业引领古寨迎春天

    青山削翠,碧蚰堆云,覆着青瓦的木屋户户相连,沿山势错落纵横,融着青杉绿叶,颇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每一处都显露着苗寨与吕洞山之间近乎完美的自然气息。

    夯吉是吕洞山五行苗寨之首的金寨,苗寨依山就势坐落山脊上,村内溪流曲折、桥廊缦回,苗语、苗鼓、苗歌、苗拳、苗绣、苗药等原生态传统苗文化保存完好,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果你春天来,这里的风景会更美。”保靖县吕洞山镇夯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承道指着连片的茶园自豪地说。夯吉在苗语中意为“飘满茶香的山谷”,近年来,夯吉村借助紧邻黄金茶原产地、矮寨德夯大峡谷5A景区的区位优势,把保靖黄金茶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在全村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全村种植保靖黄金茶近5500亩,人均种植面积2.56亩,每亩年均可创收1万元左右。

    “独特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和富硒土壤,让保靖黄金茶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特点,未来市场前景不可限量。”返乡创业青年、保靖县人大代表、夯吉村富怡茶业公司负责人龙文富说道。

    依托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等资源,湘西州充分挖掘苗岭茶乡文化,推动保靖县黄金村、古丈县中寨村、吉首市隘口村等拥有“茶乡风情”的14个传统村落连片发展。

    高屋建瓴科学谋发展

    “目前,湘西州探索建立‘景区+村落’‘公司+村落’‘能人+村落’‘农旅融合’4种运营模式,通过功能重构置入,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传统村落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群众就地增收,极大增强村民共建共享共荣的内生动力。”湘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云信说,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2019年,颁布实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全州传统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

    2020年,出台《湘西自治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传统村落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出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管控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

    2022年,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开展传统村落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2023年,开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法律责任落实和规划编制、保护措施、发展促进等制度实施。

    近年来,湘西州通过中央资金带动,整合各级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注入,累计投资18.7亿元,统筹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形成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中心,围绕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4大核心品牌,串联6个片区、94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格局,从原有的“点式”单一类型保护,转变为“集群式”多类型保护,奋力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湘西样板”。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0771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以传统村落为核心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2939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