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和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时间: 2023-06-09 16:23

    湘建提复〔202347 A 公开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

    一次会议第0291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湖南省委、农工党湖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和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并案提案收悉。经商省生态环境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垃圾填埋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周边环境状况监测的建议

    2019年以来,我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防治问题大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评价和排查问题整改督导的通知》和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与运行评价标准》(DBJ43/T529-2021),先后开展全省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排查、环保专项督察和全面整改提质等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垃圾填埋场均安装监控视频,废水排口安装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全省联网。长沙、株洲市、醴陵市、湘潭市、洪江市等垃圾填埋场安装了坝体在线监测系统实行实时监测。所有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前均对防渗膜进行完整性检测,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设计施工与验收要求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渗滤液监测井、地下水对照井、监控井、扩散井等设施,并纳入了自行监测任务,定期监测。在填埋使用周期内,半数以上填埋场进行了库区渗漏检测和水文地质调查。

    下一步,我厅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长江经济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披露和指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采取超常规督导督办和整改措施,持续加大填埋场监管和督导力度。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封场填埋设施开展定期跟踪监测。二是加快建设全省环卫设施运营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分区划分工作,确定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根据相关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地下水监测工作,规模以上垃圾填埋场将会纳入该名录。

    二、关于加强垃圾填埋场防渗改造、生态修复和加快老旧填埋场技术升级的建议

    2020—2022年,全省各地共计投入近20亿元,主要用于填埋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渗滤液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和安全、环境隐患消除以及监管能力建设等,整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多,为自2009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最大的投入。一方面,当填埋场发现渗漏以后,一部分进行翻场修补,如武冈市、邵阳县、龙山县等垃圾填埋场,一部分由于填埋量较多,进行了止水帷幕工程,如醴陵市、茶陵县、隆回县、平江县、洪江区等垃圾填埋场,渗漏后地下水的污染未扩散。另一方面,加大存量垃圾填埋场治理力度,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对库容已满、达到封场条件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和飞灰填埋场进行封场整治,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生态修复、库容腾退、景观营造等措施因地制宜进行封场,韶山市、岳阳市、华容县、汨罗市、岳阳县、桃江县垃圾填埋场经过生态修复,填埋场及周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下一步,我厅将加快现有垃圾填埋设施存在问题的整改,聚焦防渗与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雨污分流、恶臭控制等环节,识别填埋场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因素,实施现有填埋设施升级改造。对存量垃圾填埋场及库容已满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着重做好堆体覆盖、边坡整形、渗滤液收集导排、植被恢复、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

    三、关于优化垃圾处理结构,提高垃圾处理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加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56座,总处理量4.8万吨/日,其中卫生填埋场97座(其中正在运行42座,停运备用场51座,生态封场4座),处理规模1.15万吨/日;垃圾填埋场焚烧厂31座,处理规模3.16万吨/日;水泥窑协同处理厂4座,处理规模0.07万吨/日;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24座,处理规模0.55万吨/日。全省生活垃圾处理逐步由填埋为主的单一方式转变为焚烧高效处理、厨余专门处置、填埋兜底保障的复合处理结构,垃圾焚烧处理占比73.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3.0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2.17%,焚烧处理占比、资源化利用率、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完成20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工作,到2025年底,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49万吨/日,实现全省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理。一是加快县级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地级城市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或协同处理,县级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覆盖。二是推广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鼓励建设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三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性强的可回收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升可回收垃圾资源利用率。

    四、关于健全垃圾分类和收集转运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通过各地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完成4000多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配备厨余垃圾运输车、其他垃圾运输车2000多辆,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000多座。

    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1.7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一方面,我们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垃圾箱房、垃圾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站点,推进收集能力与收集范围内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相协调。另一方面,加强对老旧分类收集设施及现有转运站的升级改造,对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的,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垃圾收集、贮存、中转站点,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以分类处理引导分类运输,构建分类收运体系,实行分收分运。以终端处置设施为中心,统筹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点、分类分拣中心、垃圾中转站等分类收转运设施。

    五、关于规范有机肥等垃圾资源化产品利用的建议

    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垃圾处置环节中重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厨余垃圾。近年来,我省新建的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生物转化方式增多,例如,利用厨余垃圾预处理后的渣料养殖黑水虻,养殖过程中的虫粪作为生产优质有机肥的原料,黑水虻成为喂养畜禽等生物的上等优良蛋白饲料。

    下一步,我厅将根据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厨余垃圾特征、人口规模、设施终端产品及副产物消纳情况等因素,加快探索适宜处理技术路线,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有序推进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生物柴油、沼气、土壤改良剂、生物蛋白等产品。结合国家要求,联合农村农业、林业部门开展垃圾资源化产品的环境绩效评估与土地利用的环境安全性评估,加快制定垃圾资源化产品的环境风险控制标准、规范,加快有机肥等垃圾资源化产品试点示范和推广,打通垃圾资源化产品利用的梗阻阻梗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全省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69

    联系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

    联系电话:廖磊  0731—88950217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3849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和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293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