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人民城市建设”纳入全省重大战略部署的建议
时间: 2024-08-30 17:28
湘建建复〔2024〕80号 A3类 (公开)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37号建议的答复
魏旋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人民城市建设”纳入全省重大战略部署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等城市工作理念。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在新时代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坚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您所提到的关于将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和出台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的相关建议,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一)关于“将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的建议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健全市政交通、市政管网、防洪排涝、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数字化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低碳化改造,打造蓝绿公共空间;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2021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战略性提出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系统性提出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6个方面目标,把城市打造成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2022年、2023年,省新型城镇化工作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的相关决策部署,将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并纳入年底绩效考核。今年2月,组织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先后印发《2024年度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要目标》《2024年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计划任务》(湘建保函〔2024〕19号)、《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湘建科函〔2024〕74号)、《关于公布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通知》(湘建城函〔2024〕38号)、《湖南省县以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行动实施方案》(湘建城函〔2022〕76号)、《湖南省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湘建城函〔2023〕16号)、《湖南省2024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湖南省2024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计划》等多个文件,将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发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和省级层面重要目标任务予以分解,结合业务性督查检查考核,定期对县市区目标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督导。同时,省发展改革委围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定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出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空间布局等。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牵头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抓好11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7大万亿产业,提升湖南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对于大力推动“一带一部”建设,协同长江经济带建设及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着力实现人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湖南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须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审核通过并报中央办公厅备案后方可实施。经与省政府督查室对接汇报,今年省政府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已经制定出台。今年底省政府督查室统筹2025年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将人民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统筹考虑。后续我厅将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省直部门对接,加强与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汇报,将人民城市建设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并分解到责任部门督导实施。
(二)关于“出台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坚持以高品质生活引领人民城市建设,将城市建设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并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范围。2019-2024年,连续五年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真抓实干激励考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新型城镇化、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绿色发展、保交楼、自建房安全整治等多个方面,共有11市州、58个县市区获得一次到多次表彰。2021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就推动全省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保障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明确了措施和目标任务,要求全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任务清单,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工作协同,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湖南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湖南样板、开展美丽湖南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湖南建设保障体系等7个主要任务,要求各地各部门把美丽湖南建设作为重大任务来抓,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开展美丽湖南监测评价,实施美丽湖南建设进程评估。按规定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湖南建设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2024年大抓落实工作激励措施二十条的通知》(湘政办发〔2024〕16号),其中有9条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
出台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的建议,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生态文明水平,培育特色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打造人民向往的魅力之城、幸福之城,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深化高层次开放,着力创造一流城市,加快建设更多的“优秀城市”、人民满意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提出我省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好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相关工作,在省委统一部署下,我厅参与了“构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体制机制”改革事项调研。“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部署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为推动城市韧性安全提升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地下管线陈旧老化、规划建设不统筹、质量管控不到位、智慧运维水平不高等原因,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形势严峻复杂,对标国家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全面提升城市韧性安全,关键是要坚持把地下管线作为城市重要“良心”工程,在“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管理上下功夫。构建规划建设管理“六统一”体系机制,“小快灵”立法推进“综合改一次”,加快推进城市“排水一体化”及污水处理“按效付费”改革;构建功能性验收机制、数字化归档机制、智能感知排查诊断机制;并在近期集中开展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提升、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质效提升、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整治等重点攻坚行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8月15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关于构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体制机制调研情况汇报。会议指出,下一步,要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对标对表,继续完善调研报告,把湖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谋划好。要坚持长短结合,处理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近期拟重点推进改革事项的关系,以“内服药”抓全局、“外用药”抓启动,更加扎实有效做好湖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系统性谋划,处理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编制湖南省“十五五”规划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目标任务相互衔接、同向发力。要充分吸纳改革专项调研成果,把省委全会文件起草好,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扎实做好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起草基本思路初步考虑。规划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十五五”主要任务是坚持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坚持固本强基,继续深入推进安全守底固本,持续推进风险防范化解,大力推动安居民生可感,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全面推进作风锤炼能力提升。基本思路初步考虑包含6个重大战略任务:安居优居行动、城市更新行动、美丽村镇建设行动、湖湘建造质效提升行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行动、作风能力提升行动;6大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城镇房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生命线工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城镇污水处理“按效付费”、建立健全住建重点项目储备制度、创新招标投标监管模式;7个重大工程项目:城中村改造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污水处理质效提升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湖南省数字城建档案馆”工程。
“十五五”期间,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全省城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60%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3万套;实施地下管网前端感知设备智能化建设和改造20000公里,全省新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含污水、排水、燃气、供水)约1.8万公里,计划投资1235亿元;新建及扩建1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1320公里,计划投资1506亿元;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整体架构,计划投资2亿元。
按照2023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报送2024年度重要工作项目的通知》要求,出台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属于重要性文件,需要提前报送省政府才能启动编制,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暂时未能列入今年的文件编制计划,后续我厅将加强工作汇报,力争将人民城市建设实施纲要纳入2025年省政府拟制定的重要文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启动编制工作。
将高定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情况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将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强化“人民城市”发展理念,强化推动市县建设人民城市。今年底省政府部署明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时,我厅将积极向省政府办公厅建议和争取将人民城市建设内容列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加强与相关职能省直部门对接,研究人民城市建设具体落实举措。
二、当前全省城市建设情况
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全省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5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17万人,城镇化率61.16%,相比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
(一)筑牢城市安全。一是居民自建房安全巩固提升。坚持“严管存量、严控增量”,10350栋C、D级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部整治销号;26445栋C、D级非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面管控,截至2023年底工程措施整治率达85.14%。二是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制定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分户验收、消防验收档案管理等政策,部署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程质量清查、危大工程管控等专项行动,深化“打非治违”,强化“两场联动”,推动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动态清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2023年共有32个地区、40家企业、44个项目纳入建筑施工差别化管理,记录公布企业不良行为158起,实施行政处罚113起,同比增长205%,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燃气安全形势明显扭转。深化燃气安全管理“六化”举措,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3210个瓶装燃气配送网点改为直营网点,基本实现全省餐饮等场所燃气安全明白卡和燃气报警器全覆盖,2023年排查企业20万余家,整改安全隐患4.7万余个,更新改造燃气管道2464公里、户内设施40.9万户。四是既有房屋安全管控加强。组织开展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加强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管理,全省排查初判城市既有房屋82.86万栋,管控C、D级危房3653栋,确保“危房不进人、人不进危房”。五是城市运行安全有效夯实。开展住建领域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系统整治行动,加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排水防涝设施、户外广告招牌、窨井盖、铁路沿线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整治易涝点179个。新改扩建城市自来水厂21座,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693公里,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二)着力防范风险。一是保交楼成效显著。全省529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交付房屋22.06万套,交付率92.2%,在全国任务量大的省份中排名第1;湘潭、常德、衡阳在全国任务量大的城市中,交付率分别排名第1、第3、第7。全省45个恒大项目交付38个,交付房屋5.85万套,交付率91.42%,排名全国第6。严格预售许可,实行“无评估不预售、有风险不预售、谁预售谁负责”,有效遏制新增项目风险。二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统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等指出问题整改,推动“小快灵”立法出台《湖南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管理若干规定》,新建改造城市污水管网1282公里,设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9.93%,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5.3%;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评估提质增效、提分进档,建成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79%。
(三)全力保障民生。一是住房保障提速扩面。2023年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2108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1018套、公租房6207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01255户。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长沙市成功申报城中村改造第一批专项借款项目23个。二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全省433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惠及居民52.4万户,改造任务量居全国第5,争取资金及撬动社会资金量居全国第3。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联合审批5856台。浏阳市百川里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株洲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微”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沙市雨花区金科园社区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十大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三是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有力提升。创新开展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业务,选定试点城市利用增值收益购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966.12亿元,提取704.96亿元,发放个贷507亿元。四是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全省县以上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6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45个;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10个;国家级节水型城市4个,省级节水型城市7个;国家级海绵试点、示范城市3个,省级海绵试点、示范城市10个,先后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超40亿元,涌现了长沙圭塘河、常德穿紫河、岳阳东风湖等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四)推动产业发展。一是房地产业逐步复苏企稳。积极构建“两端六量”预警监测体系,因城施策优化调控政策,释放合理购房需求。2023年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636.51万㎡、销售额3700.1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833.06亿元;全年二手房交易量同比增长50%以上,一手房和二手房合计交易量同比实现正增长。二是建筑业产值稳中有进。开展建筑业“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借势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加快建筑业“走出去”,规范工程总承包计价行为,推进保函替代保证金,2023年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326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2万亿元,同比增长4.8%。三是建筑工业化加速推进。推动省政府出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若干措施,成功举办2023长沙国际绿色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博览会,2023年城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7.2%。长沙市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感谢您对我省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年8月23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徐碧波
联系电话:0731-8895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