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返回上一页

    大数据时代的城建档案馆应该这样转型 ———株洲数字城建档案馆转型纪实

      时间: 2014-09-01 17:34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国务院出台地下管线建设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需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株洲率先完成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    

    株洲在地下管线的普查、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方面都走在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前头。早在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之前的2011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在搞好地上“看得见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的同时,加大了地下管线这项“看不见的工程”档案管理力度,完成了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地下管线普查和建库,建立了科学、准确、完整、动态的城市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如今,株洲城区逐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景观靓丽的棋盘式的城市地下管网图。

    走进株洲、了解株洲之后,你会发现,“数字地下管线”的建设只是“数字株洲”、“智慧株洲”的一部分,“数字城管”、“株洲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城建档案数字化”等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硬件上台阶,软件上水平,服务达一流”的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株洲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和超凡勇气。近年来,株洲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株洲城市建设的数字化水平,正以光与电的速度疾步飞奔,已初步实现了由“工业重镇”向绿色、生态、宜居、信息化新城的跨越。株洲市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预定的轨道上取得了诸多成果,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必要基础。

    曾被忽视和遗忘的“城市生命线”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地下“血管和神经”,承载着城市的各种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被称作城市的“生命线”。

    株洲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等共10大类、21小类,担负着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污水废液的排放等功能。长期以来,株洲市地下管线工程及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城建档案馆地下管线资料几乎是空白,因地下管网现状不明,导致在城市建设中损毁地下管网的事故层出不穷。2010年头10个月共发生损毁地下管线较大事故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针对全市落后的地下管线工程及档案管理现状,2011年,株洲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远见的卓识,将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工程列入本年度“数字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列入2012年市长政府工作报告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对市区综合管线进行普查,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开发株洲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动态管理,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

    株洲市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开展株洲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并出台会议纪要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召开了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参加的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动员大会。基于市城建档案馆掌握全市所有建筑物、构造物的档案和元数据及加挂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牌子,明确城建档案馆的职能包括负责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作为项目业主,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市建设信息中心)按照市领导“高起点、高定位”工作要求,确定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株洲特色”的总目标,成立了地下管线普查办公室,确定了普查范围和普查任务,制定了《株洲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后继有序的动态管理

    要实现全市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工程后继有序的动态管理,先进的系统平台、法规的建设、机构人员和维护资金缺一不可。株洲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以先进的ArcGIS为底层的开发平台,完善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管理、录入、编辑、地图管理、数据更新、空间和属性查询定位,实现了地下管线的三维显示。这是目前全省地市城市中通过普查建立起的最为完整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为加强全市地下管线工程及档案的管理,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管理状态,市政府以株政办发(2012)年17号文件出台了《株洲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了地下管线工程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备案和档案报送等行为,并将开工前的档案查询、告知、覆土前的竣工测量、验收备案前的档案报送等制度贯穿于施工的各种环节中。为保证系统平台的后续维护工作需要,市城建档案馆(市建设信息中心)成立了地下管线科,引进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并向财政申请专门维护资金。

    魅力显现的资源中心

    城市地下管线数据信息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和依据,是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证。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数据的详细、准确和现势性,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通过联网,逐步把政府各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的变化作出快速、灵敏的反应,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城市,为建设“数字株洲、智慧株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内核,资源中心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里小至窨井盖、路灯,大至建筑物、河流,每一物体的相关信息均一览无余,连城市地下“家当”的最新情况也能及时反映,它在为城市的精确管理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手段,初步扭转了城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局面,在城市管理、政府决策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城市地下网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城市其他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应用,促进了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大大推动了城市信息化建设。此外,资源中心搭建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影像、图片、三维模型、动画等形式,将整个城市地下网线直观、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丰富便利的衣、食、住、行、游等信息。

    据统计,“株洲市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已接待管线信息查询143人次,打印管线现状图1410幅;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务内网在线的方式免费共享管线信息,供国土、规划、城管及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进行管线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应用;为城市地下管网改造优化提供数据分析;为株洲市创环模、编制城市排水改造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市建设信息中心)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地下管线信息资源服务,满足了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管线数据的需求,避免了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完美转型

    在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株洲市城建档案馆紧紧抓住和借力建设“四个株洲”中“智慧株洲”的工作要求,实时启动了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紧随其后又着手株洲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设,为整个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智慧株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4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战略部署,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大局,以“紧扣一个主题,推行两个创新,实现三个升级”为目标,突出精细化管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借 “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之东风,促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别是在积极贯彻执行《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紧扣“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题上下功夫,为株洲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实现了株洲城建档案事业由“收集保管”向“信息服务”的完美转型。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做到了从档案信息源头抓好数字化工作,改变了只能由档案馆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被动局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株洲市城建档案馆还建立了一套档案库房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将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十防(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强光、防虫、防霉变、防尘、防辐射、防磁等)措施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立体化、智能化综合控制管理。及时有效地保护以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原始档案的保存时日。实现了由传统的、被动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跨越。

    古往今来,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将毫无疑问地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风生水起,庞大而复杂的网络技术将地球浓缩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角色间所输入与输出的海量信息衍生出来的巨大数据量再一次颠覆云时代,堂而皇之地迎来了信息量暴增的崭新时代--大数据时代。

    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相比其他信息技术更加契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将原本一直“睡大觉”的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并彻底激活了这些数字档案,将档案转化为实用的信息。它不仅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丰富、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而且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析、优化、模拟、预测和评价功能,为决策部门提供最佳优化方案和决策信息,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既提高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管理水平,又保障了城市有序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大数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遇蕴含精彩,创新成就伟业。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将秉承“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理念,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助推“绿色株洲”、“实力株洲”、“幸福株洲”建设步伐,为老百姓创造更高的幸福指数!   (摘自中国建设报)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3849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大数据时代的城建档案馆应该这样转型 ———株洲数字城建档案馆转型纪实

    937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