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11)
时间: 2022-03-08 16:58
“八五”普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11)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法律精要
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事实证明 ,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也可以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如果领导干部不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就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因此 ,“关键少数”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也具有关键影响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旨在强调要从高层领导干部抓起,要做到上行下效,增强说服力和号召力。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法理探微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自《论语·颜渊》。这句话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卿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做出的回答。孔子的意思是指:“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如果当权者自己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不去走正路呢?如果当权者自身清正廉洁、严于律己,那么何愁下属和普通百姓不会上行下效、遵纪守法呢?
虽然先秦法家提出“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律格言,但类似“刑不上大夫”这样的特权却随处可见,说出“什么法不法,老子就是法”类似“雷语”的官员也并不少见。习近平同志于 2015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痛批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问题,指出官不守法,民怎能信法?
所谓“抓住”,就是指要在行动上坚持对领导干部的法治要求。第一 ,要完善涉及领导干部的法律制度 ,通过制度来抓住。“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铲除党内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和法律。要建立健全与公权力相关的法律制度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防止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第二 ,要依法惩治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法律上对待领导干部的态度 ,是社会法治发展的风向标 ,事关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信念和信心。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更要防止特权现象发生 ,防止权力滥用。通过问责,制度倒逼、制度处罚,提高
领导干部对法律和群众的敬畏感,让“雷语”官员付出代价,才会最终改变“雷语”层出不穷的现象。
所谓“坚持抓住”,就是对于领导干部在法治上的作用发挥要抓铁有痕 ,常抓不懈 ,时时强调 ,时时警醒 ,使守法成为领导干部的政治常态与法律常态。第一,关注法治环境的打造。只有营造出领导干部违法必究的法治环境 ,打掉个别侥幸之心 ,才能形成高度的法治自觉。第二 ,必须关注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形成 ,促使领导干部形成法治思维 ,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王安石有句名言:“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
法治实践
2015年 2月 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15年 6月 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等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指出: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县委书记则是“少数的关键”。他还说: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
2015年 12月 28日至 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中央政治局担负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方向、统筹协调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应对国内外重大矛盾风险的重要职责,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
2016新年伊始,一个高级别研讨班在中共最高培训学府中央党校开课。学员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为学员们讲第一课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对于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同志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学笃用”“要用好辩证法”“要创新手段”“要守住底线”。
法治故事
2015年 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讲话,号召大家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其中,指出县委书记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县域治理。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做决策、开展工作时多想一想是否合法、是否可行,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
习近平同志说,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要求他们守德、守纪、守法。焦裕禄同志曾经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他得知儿子看“白戏”,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经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些廉政箴言,至今都没有过时,大家要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