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1)
时间: 2022-03-07 09:04
“八五”普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1)
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法律精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由谁领导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为我们澄清了思想的困惑、厘清了实践的障碍。事实上,在我国,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倡导者、主导者和引领者,依法治国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指向,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作为现代国家治理基本方式的法治,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2018年《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又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化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第一,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也是从根本上违反宪法的。第二,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一方面,从党的中央组织到基层组织,从领导干部到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力范围、确立的原则行使权力,切实提高运用宪法法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依规治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明规矩”、破“潜规则”,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依法治国起到最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法理探微
党和法、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核心。早在 19世纪 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欧洲工人运动尤其是 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时,就明确提出党的集中领导的必要性:“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巴枯宁的“支部自治”等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如果没有集中的领导,没有权威,党就不可能成为坚强的统一组织,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1871年,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他在 1873年发表的《论权威》一文中特别强调,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中国这样拥有 14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坚强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这个无可替代的核心,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领导核心,毛泽东主席讲得很形象也很明确:“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多次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 70年来的国家治理实践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就如同“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也就谈不上“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法治实践
2014年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
2018年 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
2018年 8月 2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这个职位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习近平同志既是顶层设计者,也是躬身践行者。习近平同志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全面系统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曾重点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他说,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
2019年 2月 16日,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章指出,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法治故事
2016年 7月 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020年3月 10日,习近平同志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同志在火神山医院办公楼外广场接见湖北省和军队、外地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代表,致以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总书记,您到湖北考察时说,武汉人民喜欢吃活鱼,要多组织供应。不到一个星期,活鱼就送到了我们社区。”5月 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湖北的代表禹诚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说,“来之前,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禹诚代表的话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感恩之心,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