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住建动态 >  建设要闻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传承中创新

  • 索引号:430S00/2019-040093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18-12-23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传承中创新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传承中创新

历史的烙印、发展的足迹,留存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石之中。城建档案,是锁住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让城建档案保存历史又服务当下发展?

在传承中创新,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实践中探索。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纸质档案室内查找档案。

9100公里地下管线图 守护城市“生命线”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位于泰山路,走进一楼接待大厅,有个地下管线查询窗口。如果你是天元区某工程施工人员,通过电脑查询,不到3分钟你就能拿到施工路段的综合地下管线图。

城市建设,地面上状况看得见摸得着,而“地下”的情况,那些水电气、通信、物料运输等“生命管线”,却如蛛网密布,无比复杂。

有个历史数据,仅2010年1至10月,就发生损毁地下管线较大事故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不管住地下,就无法规划未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内城市在2015年底前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和建库任务。

众人不知,这份国办意见出台之时,株洲已经提前3年完成任务——早在2012年,市住建局颇具前瞻性地完成了包括背街小巷在内的城区主次干道7377公里综合管线现状探测与数据入库。

就在各地忙着落实《意见》之时,当年数据显示,株洲全市全市地下管线损毁较大事故由2011年的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减少到2014年上半年的不足10起,损失不超过百万元。自此,地下管线普查入库,就有了“株洲经验”。

“城建档案不仅仅是保存档案,而要提供技术指导,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市城建档案馆馆长颜春成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入库地下管线长度已经达到9100公里,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地下管线动态管理系统,以便及时更新各类数据。

地下管线“数字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那它到底有多“智慧”?

通过演示,记者看到,如果要在一处施工,可在系统里输入施工地段,就能见到各种不同的管体,通过横断分析,了解管线的位置、管径、管材等。之后,通过三维立体分析,还可以了解开挖方案中可能影响到的管网,避免事故。

此外,如果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通过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能搜索到最近的消火栓在哪里,及时消除隐患。如果要建设一条新的管线,则可以模拟建设将其放入现有管网中,寻求最佳方案,避免冲突。

如今,在株洲,地下管线不用“蒙蒙看”。“一幅图”,为施工者构筑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而随着城市地下网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株洲市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城市其他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应用,这“一张网”,则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高技术支撑。

为企业减负,全国率先实行档案递交“单套制”

说完了“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再来看看传统档案馆该有的样子。

1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泰山路的株洲市城建档案馆,经过前期了解,这里藏着23万多卷株洲城区房建及市政工程档案,涵盖路、桥、隧、房屋建筑、重要地标等。

在该馆档案管理科科长余佳成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馆内4层的库房,数十万卷的“城市记忆”近在眼前。若要取放档案,需人工手摇密集架把手,使其开合。库房角落立着一台除湿机控制湿度。

每个档案馆都有“镇馆之宝”,在株洲市城建档案馆称得上“镇馆之宝”的,要数一本著于1938年的“株洲市地质情况概况调查报告底稿”。“城市规划区内的,不论地上地下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咨询、交流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颜春成介绍。

档案馆给人的传统印象是“古老”,但事实上,株洲却在传承中创新,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筑工程电子档案“单套制”接收。

所谓“单套制”,即只需要递交电子档案即可。“原先建筑责任方需要递交一份纸质档案和一份电子档案,即双套。”颜春成介绍,在调研中发现,“双套制”不仅增加企业负担,也加大后期库存保管压力。

于是,2017年,市住建局出台《株洲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就建设工程档案电子化工作的时限、主体、职责、经费来源、监督管理、技术标准及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的构成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并选取国投公司、城发公司、天易集团、湘江集团等十二家单位为试点,督促开展建设工程档案电子化工作。

建筑项目周期长,变数多,为了实时精准的掌握档案动态,市城建档案馆牵头开发“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系统”,实现各类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城建档案的电子化和同步归档。目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馆、株洲市海创房地产海创·明珠壹号、湖南伟仁房地产未来云商业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包印楼扩建工程、金茂·如茂苑等项目已经开始启用“智慧工地云平台”软件。

在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全面实行之前,采取接收建设工程档案电子扫描件的方式逐步过渡。通过宣传普及、交流沟通、业务指导、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努力,已接收天易集团、北汽集团等100多个工程项目的档案扫描件近万余卷。

专业声像制作团队,让城建档案“活色生香”

摄影机,照相机,摇臂,收声设备……这不是演播厅,也不是传媒公司,是市城建档案馆声像档案科——目前在湖南仅有长株潭三地设有同类科室。

要让历史更“活色生香”,档案搜集管理手段就要与时代同步。7年前,市城建档案馆成立声像档案科,并公开招考一批专业人才。

目前,市城建档案馆共有18万多张建筑工程照片,其中包括大量诸如中心广场、湘江大桥建设等珍贵史料,还有568小时的视频资料。今年,该科室拍摄制作《湘江作证》、《彩虹桥爆破》、《飞跃株洲》等专题片,为株洲城建史留下鲜活的记忆。

其实,这支专业的城建声像档案管理队伍并不仅仅在株洲有动作,这些年,全省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今年10月28日,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大会在吉首召开,与会对口援建单位人手一本“援建十八洞村纪实”画册,这本画册的制作方,正是声像档案科。

“10月6日晚上接到任务,20号要交初稿,这意味着,留给拍摄、制作、剪辑、写作的时间不到两个礼拜。”声像档案科相关工作人员回忆,起初,制作团队在十八洞村取材后,素材传回株洲制作,后来时间愈紧,工作人员索性把电脑搬到十八洞村现场制作。

画册任务最终圆满完成,大会顺利闭幕半个月后,湖南省委办公厅对市城建档案馆发来一封感谢函。

“十九大”召开前,受省住建厅委托,这个团队还制作了“湖南创建鲁班奖工程特别报道”,将全省各地五年内所有获奖建筑拍了一遍,专题片中,各种延迟拍摄、剪辑技巧不输电视剧。此外,去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筑博会上的宣传片,也来自株洲这支团队。

“声像档案以其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记录历史,内容形式多样,不受地域、文化程度限制,在移动互联网3.0时代,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颜春成认为。(株洲市城建档案馆供稿)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0771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传承中创新

210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