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建设要闻
    返回上一页

    袁湘江副厅长在湖南省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 2014-10-13 14:59

    20072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总结我省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我受向世林厅长委托,代表省建设厅向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获奖选手和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大赛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各部门领导、指导老师和参赛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建筑业200多万从业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举办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下发后,省建设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团省委高度重视,把参加全国大赛作为打造建筑湘军品牌、促进行业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的重点工程来抓。在大赛备战期间,全省各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举办竞赛120多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建筑工人钻研技术、提高业务的热情,培养、选拔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形成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气。这次有30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共设一、二、三等奖80个,我省28名选手顽强拼搏、不负众望,夺得11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取得了获奖总数、一等奖总数和选手获奖率“三个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展示了建筑湘军的实力和风采。

    在总结大赛成绩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归功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组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建设部领导的悉心指导,得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得到了全行业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将大赛摆在重要位置,多次亲临现场指挥、慰问,帮助解决组赛中的困难和问题。长沙市建委、中建五局、省建工集团等集训基地领导为搞好组赛工作更是殚精竭虑、连日操劳,体现了可贵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今天,国家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张其光司长和省政府办公厅、劳动厅、总工会、团省委的领导在百忙之中又亲临大会现场,这更是对我省建筑业的极大关心和鼓舞!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支持和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的取得还应归功于广大建筑工人的积极参与、顽强拼搏。为了吸引建筑工人积极参与比赛,全省各地普遍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技能竞赛情况,广泛宣传优秀选手的先进事迹。为配合大赛宣传,我厅编印了“湖南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剪影”专辑,厅人教处和省建设教育协会编发了《湖南建设人才》“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专辑”。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大赛掀起了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热潮,吸引了全省14个市州及省建工集团、中建五局、二十三冶等大型企业万余名一线工人积极参与。特别是入围全国大赛的选手,他们不辞辛劳、勤学苦练,在比赛场上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对参加这次全国大赛,许多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深有感触,认为技能大赛丰富了他们的职业生涯,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价值的舞台。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顽强拼搏,为我省赢得了荣誉,塑造了品牌。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部门的紧密配合、精心组织。为组织好这次全国大赛,各地建设、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等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发挥了多部门协同作战的优势。组赛过程中,按照“广泛开展、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在广泛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的同时,我厅突出抓好了参加全国大赛选手的集训和选拔。大赛组织工作历时五个月,从万余工人技能比武、广泛参赛,到百余选手强化训练、PK筛选,最后决出28名选手进军全国大赛,整个组赛工作安排科学有序,从整体部署和具体工作上有力保证了各阶段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各市州积极广泛开展竞赛,各集训基地、建设教育协会、建筑业协会和部分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承办工作,发挥了对组织大赛人、财、物的基础保障作用。为鼓励建筑农民工积极参赛,除国家设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术状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外,省、市和相关部门还制定了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业资格、给予物质奖励等激励措施。为保证集训工作顺利开展,长沙市建委、建工集团和中建五局和选手所在单位还就集训选手的待遇、后勤保障等方面专门作出了详细安排。这些都为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有力保证。

    大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它是我省多年抓建筑业队伍建设的结晶,更是建筑湘军实力的一种沉淀和积累。

    近年来,我们从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品牌聚集等方面大力推进建筑业队伍素质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赢得这次大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深入。2002年省建厅与省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携手,全面启动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成立延伸至县、市和大型企业的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122家,建立涵盖建筑业10个主体工种,有3000余人的考评员和督导员队伍,实现了全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网络,使全省23万名建筑工人通过培训鉴定,并取得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基地示范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起,我厅就开始采用建立劳务基地县的办法促进建筑劳务经济发展,先后15个建筑劳务基地县投入资金850万元, 引导20多家省内及中央在湘大型建筑企业与劳务基地县建立长期劳务培训和输出协作关系,湖南建工集团、二十三冶集团、中建五局等大型建筑企业每年从基地县引进农民工达数十万人。同时,狠抓“阳光工程”的示范带动,全省有63个县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列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计划,争取培训经费500万元,转移培训36500人。通过劳务基地县的示范带动,促进了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的转移。劳务品牌逐渐打响。通过职业技能的打造和培养,在全省形成了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立得住的劳务品牌,桑植的架子工、龙山的水电安装工、醴陵和桃源的防水工、永顺的石制作工、湘乡的送变电工等一系列建筑劳务品牌享誉全国,成为带动我省建筑劳务发展的领头羊。在劳务品牌的带动下,我省建筑劳务输出不断拓展,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建筑劳务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2006年,我省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237万人,创建筑劳务总收入133.6亿元,对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6.9%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同志们,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已圆满结束,我省虽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要认真总结大赛经验,建立技能竞赛、岗位成才的长效机制。要把技能竞赛作为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长期坚持下去。在组织形式上,要将技能竞赛与农民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学、练、赛融为一体,带动我省建筑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在竞赛内容上,要将主体工种和特色工种相结合,技能竞赛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创新工艺、提高技艺,着力打造湘军品牌;在激励措施上,要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容,帮助农民工通过竞赛岗位成才,增强活动吸引力,提高广大农民工的参赛积极性;在运作方式上,要坚持“市州竞赛为基础、省级竞赛为主导”的原则,采取“多样、经常”的方式,保持竞赛的群众性、经常性。

    二是要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建筑农民工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阳光工程”和“温暖工程”的转移培训,加强劳务基地县、培训机构与建筑企业的定向培训合作;要改革管理模式,降低培训成本,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工作阵地前移。要使企业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体、工程项目成为农民工培训的载体,让技能培训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为,坚持职业培训与市场拓展并举。加强对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并将其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个别地区、少数企业农民工培训存在的机制不全、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证不符等问题,促进全省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要创新培训方式,在建筑工地创办农民工学校。从今年开始,要求建筑面积或工程造价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工地,要建立农民工学校。按照“学校建在项目,项目支持学校”的办学思路,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以实际需要为培训内容,以业余学习为培训形式,力争将农民工学校建设成为集教育培训、权益维护、丰富生活、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从而使提高农民工素质、规范企业用工、改善作业环境、构建和谐项目等服务延伸到施工现场。创建农民工学校要力求做到“五个一”,即一块农民工学校的牌子,一个因陋就简、相对固定的教学场地,一套较完整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一支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农民工学校的领导,将其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四是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筑业吸纳农民工多,维权问题相对突出。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从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工资调整机制,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和工资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要积极培育发展建筑劳务企业,规范劳务用工管理。

    同志们,提升建筑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既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这次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抓好建筑技能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工作,为富民强省和促进我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我要举报
    举报电话:0731-88950102
    来信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驻
    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6号
    邮编:410116    总值班电话:0731-88950000
    公安备案号 43011102002159
    省政务中心办事咨询:0731-82213849
    政务A10窗口 (三类人员): 0731-82210779
    政务A12窗口 (建筑业资质): 0731-82210771
    政务A13窗口 (勘察、设计资质及注册人员) : 0731-82210772
    政务A14窗口 (安全生产许可证、检测资质): 0731-82210773
    政务A16窗口 (建造师) : 0731-82210775
    政务A17窗 口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监理资质、外省企业入湘信息报送) : 0731-82210776
    主办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46 备案号:湘ICP备10205723号-2

    袁湘江副厅长在湖南省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9392681